2010年7月起,每月組織“我推薦、我評議身邊好人”活動
陸續推出中山好員工、好司機、好婆婆、好媳婦、好導游、好領隊、每月一星、優秀外來員工、美德少年、最美家庭、十杰市民、道德模范、感動中山人物等評選活動。
身邊好員工
最美家庭
2013年,設立全民修身行動成果展示廳
通過圖片、實物、視頻等形式展示全民修身行動緣起、十大行動、措施成效、市民感言和工作展望,并設立一面800多市民頭像組成的“好人墻”,為市民贊好人、評好人、學好人、做好人提供了生動教材。
好人墻
2014年起,構筑全媒體立體宣傳格局,宣傳好人學習好人蔚然成風
大力發動報紙、廣播、電視臺等傳統媒體,以及網站、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,開展網絡文明傳播活動,積極參與傳播好人好事,通過制作專題節目,開設專欄,積極傳播正能量;2014年6月4日,《人民日報》1版、6版分別以《中山好人方陣好壯大》、《中山營造文明“大磁場”——市民幸福指數連續兩年位居廣東榜首》為題,報道了好人好事“暖”中山的社會氛圍;中央電視臺先后播報中山“托舉哥”余修凱、“最美街坊”麥婆婆、“最美警察”麥振偉等好人先進事跡。
2015年,承辦中央、省、市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
1月30日,“中國好人榜”1月入選名單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;
4月29日,廣東省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(中山)交流活動。
2015年2月,建立健全身邊好人推薦評議機制
出臺《關于進一步做好“我推薦、我評議身邊好人”活動的通知》,按照“助人為樂”、“見義勇為”、“誠實守信”、“敬業奉獻”、“孝老愛親”五個類別組織開展“身邊好人”推薦評選工作,從發布評選預告,到專人跟蹤資料收集、媒體跟進核實、審議報送,形成黨政主導、各單位分工合作、城鄉基層聯動、社會廣泛參與的好人評選機制。
我推薦我評議
2016年,優化健全好人禮遇幫扶制度
建立幫扶好人的長效機制,出臺幫扶生活困難好人實施辦法,開辟就學、就業、創業、志愿服務等幫扶新通道,募集社會資金設立幫扶基金,聯合社區、志愿團體等定期組織回訪慰問。2016年市文明辦對有困難的“好人群體”發放關愛基金近12萬元,幫扶35個困難好人。
2010年7月起,每月組織“我推薦、我評議身邊好人”活動
以“好人幫好人,好人引領志愿者”的模式幫扶全市困難“好人”,形成了以“身邊好人志愿服務總隊”為龍頭、“好人工作室”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。